连续预应力混凝土梁肋式截面
时间:2012-06-18 10:10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在横截面内形成明显肋形结构的梁桥称为肋板式梁桥,或简称肋梁桥。在此种桥上,梁肋 (或称腹板)与顶部的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结合在一起作为承重结构(见图9-5)。由于肋与肋之 间桥梁伸缩缝处于受拉区域的混凝土得到很大程度的挖空,就显著减轻了结构自重。特别对于仅承受正弯 矩作用的简支梁来说,既充分利用了扩展的混凝土桥面板的抗压能力,又有效地发挥了集中布 置在梁肋下部的受力钢筋的抗拉作用,从而使结构构造与受力性能达到理想的配合。与板桥 相比,对于梁肋较高的肋梁桥来说,由于混凝土抗压和钢筋受拉所形成的力偶臂较大,因而 肋梁桥也具有更大的抵抗荷载弯矩的能力。梁肋式截面常见于公路和铁路的简支梁桥。
所示为公路桥梁常用的整体式肋梁桥的横截面形状。在设 计整体式梁桥时,鉴于梁肋尺寸不受起重安装机具的限制,故可以根据钢筋混凝土体积最小 的经济原则来确定截面尺寸。对于桥面桥梁伸缩缝净空为净一7的桥梁,只要建筑高度不受限制,往往 以建成双主梁桥最为合理,主梁的间距可按桥梁全宽的0.550.60布置。有时为了减小桥面板的跨径,还可在两主梁之间增设内纵梁(图9-5 (b))。
装配式肋梁桥,考虑到起重设备的能力,预制和安装的方便,一般采用主梁间距在2. 0 m 以内的多梁式结构。图9-5 (c)是目前我国公路桥最常用的装配式肋梁桥(也称装配式T 形梁桥)的横截面。在每一预制T梁上通常设置待安装就位后相互连接用的横隔梁,以保 证全桥的整体性。在桥上车辆荷载作用下,通过横隔梁接缝处传递剪力和弯矩而使各T形 梁共同受力。
目前,我国用得最多的是装配肋梁式横截面型式,如图9-5 (c)所示主梁采用T形截 面。T形梁的翼板构成桥梁的行车道,又是主梁的受压翼缘,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中,受拉翼 缘部分做成加宽的马蹄形,以满足承受压应力和布置预应力钢筋的需要。它的特点是外形简 单,制造方便,横向由横隔梁联结,*整体性也较好。不足之处是单片主梁在运输、安装过程 中不稳定,需要十分注意。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 T形梁,更不能斜置、倒置,或在安装过 程中倾斜而导致断裂。
在我国编制的公路桥涵标准图中,无论是钢筋混凝土还是预应力混凝土T梁,主梁间 距都采用了 1.6m,主梁片数根据桥面净空和行人道配置不同而分别采用5、6和7片三种。 如对于净一7,若安全带只采用2X0. 25 m,或者人行道采用2X0. 75 m,则用5片梁;而对 人行道采用2X1.5 m的,则用6片梁,至于净一9,则一律用7片主梁。
我国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梁的标准设计时,曾对同一净空要求(净一7附2X1.00 m人行道), 在主梁高度相同的条件下,对选用四片主梁(翼板宽2.0 m)与五片主梁(翼板宽1.6 m)进行 比较设计,其结果表明:两者材料用量相差不大,四片稍优。鉴于主梁式的翼板刚度较大和 目前的施工设备条件,并考虑到统一标准设计尺寸模数化的要求,钢筋混凝土装配式T梁 间距(即翼缘宽度)统一选用1. 6 m。
实际上,对于跨径较大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来说,加大翼缘宽度还是有利的。从预应力 梁的受力特点可知,为了使截面布置经济合理,节省预应力筋的配筋数量,截面的斜率指标(0
应大于0.5(0= h为梁高,I和込分别为截面的上、下核心距),通过加大翼缘宽度便能有效地提高截面的效率指标。国内某些桥的设计已经采用了宽翼缘的布置,例如:对于 人行道只有0.75 m宽的净一7的横截面,采用了主梁为4片,梁距为2 m的布置方式。
公路桥主梁细部尺寸.肋厚(腹板厚度)在满足主拉应力强度和抗剪强度需要的前提下,主梁肋的厚度,翼板都做的较薄,以减 轻构件的重量,但还要注意满足梁肋的屈曲稳定性。目前,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梁肋厚 度为150180 mm,其上、下限的取法,取决于主钢筋的直径和钢筋骨架的片数。
预应力混凝土,由于预应力和弯曲束筋的作用,肋中的主拉应力较小,肋板厚度一般都由 构造决定。原则上应满足束筋保护层的要求,并力求模板简单便于浇注。一般采用0. 16 m, 标准设计中为140160 mm。在梁高较大的情况下,过薄的肋板对承受剪力和稳定都是不 利的,为此肋厚还不宜小于肋板高度的1/15。在接近梁的两端的区段内,为满足预应力束 筋布置锚具的需要,肋厚应逐渐扩展加厚。装配组合式横截面中的开口槽形构件,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,肋厚度较薄,一 般只有100 mm。
上翼缘厚度
T梁翼板的厚度,在中小跨径的预应力简支梁和钢筋混凝土梁中,主要满足于桥面板承 受的车辆局部荷载要求。翼板根部须加高,以抵抗较大的弯矩。根据受力特点,翼缘板一般 都做成变厚度的,即端部较薄,至根部(与梁肋衔接处)加厚,并不小于主梁高度的1/12。 翼缘板厚度的具体尺寸,有两种处理方法:一种是考虑翼缘板承担全部桥面上的恒载与活 载,板的受力钢筋设在翼缘板内,在铺装层内只有局部的加强钢筋网,这时翼缘板做得较厚 -些,端部一般取80 mm;另一种是翼缘板只承担桥面铺装层的荷载、施工临时荷载及自 重,活载则由翼缘板和布置有受力钢筋的钢筋混凝土铺装层共同承担(例如,在小跨径无中 横隔板的桥上),在此情况下,端部厚度采用60 mm就够了。为使翼缘板和梁肋连接平顺, 在截面转角处一般均应设置钝角式承托或圆角,以减少局部应力和便于脱模。
下翼缘尺寸
钢筋混凝土简支梁T形截面,一般下翼缘与肋板等宽。在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下缘, 为了满足布置预应力束筋的要求,应扩大做成马蹄形。马蹄的尺寸大小应满足预施应力各个 阶段的强度要求。个别桥由于马蹄尺寸过小,往往在施工和使用中形成水平纵向裂缝,特别 是在马蹄斜坡部分,因此马蹄面积不宜过小,一般应占截面总面积的10%20%,具体尺 寸建议如下:
①马蹄总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,并注意马蹄部分(特别是斜坡区)管道保护层不宜 小于60 mm。
②下翼缘高度加1/2斜坡区,高度约为梁高的(0.150.20)倍,斜坡宜陡于45°。应 注意的是:下翼缘也不宜过大、过高,这就要求将预应力束筋尽可能按二层或单层布置,将 其余的束筋布置在肋板内,因为下马蹄过大,会降低截面形心,减小预应力筋的偏心距。
在装配组合式横截面中,采用先张法预应力,其混凝土开口槽形构件的底板只布置一排 预应力粗筋,板厚一般选用90 mm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