伸缩缝与变形缝
时间:2011-07-08 10:11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拱上建筑与主拱圈在构造和受力上联系密切、共同作用,一方面拱上建筑能够提高主拱圈的承载能力,但另一方面,它对主拱圈的变形又起约束作用,在主拱圈和拱上建筑内均产生附加内力,而使结构受力复杂TST伸缩缝。
为了使结构的计算图式尽量与实际受力情况相符,避免拱上建筑不规则开裂,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和耐久性,除在设计计算上应做充分的考虑外,还需在构造上采取必要的措施。通常是在相对变形(位移或转角)较大的位置设置伸缩缝,而在相对变形较小处设置变形缝。
实腹式拱桥的伸缩缝通常设在两拱脚的上方,沿横桥向贯通全宽和侧墙的全高及至人行道构造。伸缩缝一般做成直线形,以使构造简单、施工方便(见图5-27(a))。
采用拱式腹孔的空腹式拱桥,一般将紧靠墩(台)的第一个腹拱做成三铰拱,并在靠墩台的拱铰上方设置伸缩缝,且应贯通全宽,在其余两铰上方设置变形缝。对于大跨径拱桥,必要时还需将靠近拱顶的腹拱圈或其他腹拱也做成两铰拱或三铰拱,并相应地设置变形缝,以使拱上建筑更好地适应主拱圈的变形(见图5-27(b))TST伸缩缝。
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~3 cm,可用锯木屑与沥青按1:1比例配合压制成预制板,施工时将其嵌入砌体或埋入现浇混凝土中,也可采用沥青砂等材料填塞伸缩缝。变形缝不留缝宽,可用油毛毡隔开、干砌或用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。
梁(板)式拱上结构,可按照梁桥设置伸缩缝的方法处理,也可在主拱圈两端的拱脚上设置腹孔墩与桥墩(台)设缝分开(见图5-27(c)),梁或板与腹孔墩的支承连接宜采用铰接,以适应主拱圈的变形。
人行道、栏杆、缘石和混凝土桥面,在腹拱铰的上方或侧墙有变形缝处,均应设置贯通全桥宽度的伸缩缝或变形缝,以适应主拱圈的变形,其构造形式可参照梁桥选用TST伸缩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