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体氯度监测系统技术背景和难点
时间:2011-06-22 17:07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次
对于河口盐水入侵及其对水源地影响的研究,获取原型数据始终是第一位的。目前国内外对河口氯度,主要采用船只、锚系观测。船只观测的主要问题是时间短,一般仅1~2d,在恶劣天气下难以观测,费用大。锚系观测优点较多,但在河口地区形成氯度监测网络的未见报道。卫星遥感在海表面温度、水色等观测上已发挥了巨大作用,具有范围广、同步性好的优点,但还无法遥测盐度。长时间序列的盐度资料,可研究盐水入侵的半月、季节和年际变化,这是短时间序列船测资料无法做到的桥梁伸缩缝。
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,研究所需氯度数据多以传统的人工采样分析和船测采样分析获得,由于无法开展长时间序列大范围的同步实时监测,所获的原型数据零散不全,系统性和实时性差,难以满足对盐水入侵规律及其对水源地影响研究的要求。要全面掌握长江河口盐水入侵的规律,必须对长江河口氯度进行大范围、长序列的同步实时监测,以获取完整的氯度原型观测数据桥梁伸缩缝。
另外,河口是咸淡水混合的区域,盐度的水平空间变化导致压强梯度力,进而产生密度环流。河流泥沙进入河口,产生絮凝,加快了沉降速度,而絮凝与盐度密切相关。河口一些生物对盐度变化敏感,盐度变化会影响生物生存环境。因此,河口氯度监测也是河口水动力、泥沙运动和生态环境研究所需要的基础性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