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资源那样,作为一种短缺资源,不能像煤、石油、铁矿等资源那样,可以研制出新能源加以替代,因此决定了其必须实现区域性的优化配置,走可持续发展之路,大力开展以涵养水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,形成一种自我维持、自我发展的有效良性循环。以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,不能单纯的认为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,应是养水、节水、治水、调水、蓄水、管水等多环节、多形式、多措施、多路子的综合运用。所以,以涵养水源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抓好以下环节桥梁伸缩缝:
(1)大力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建设。要根据造林绿化、退耕还林、改善环境、涵养水源的指导思想,坚持预防与治理并举、执法与监督同步的原则.以改善生态基础条件为主,生态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,因地制宜,分类指导,依据水土流失类型区不同地质和水文条件,采取工程、生物和耕作三大措施,实施山、林、水、田、路综合治理,达到涵养水源之目的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。
(2)努力加快节水工程建设步伐。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日臻成熟,具备了大面积普及推广的条件,加快节水工程建设已势在必行。但在市场经漭条件下,不能就节水谈节水,必须坚持因地制宜、讲究实效,从经济效益、资源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,要针对不同地区,针对工农业及生活等不同行业,采取不同的节水对策,并做好经济分析,以发展节水型经济、节水型城市、节水型社会为目标桥梁伸缩缝。
上一篇:生态水的调度问题
下一篇:加强以兴利除害为目的的治水工程建设